再次升级!“上海首个区块链生态谷”成为“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”核心项目
上海区块链生态谷 ©吴鉴泉
“上海区块链生态谷”的前身可追溯到2015年,恰值上海闸北区与静安区合并,市北高新集团也收获了彭浦楔形绿地旁的一个商办地块,FTA通过竞标赢得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机会。
5年后,这块平地变成宜人宜业的创新社区,并被赋予“上海首个区块链生态谷“的全新使命。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对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,未来三五年,这里将打造一批研发创新中心。开园后,上海区块链创新的产学研各路力量集结于此,华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、万向区块链+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、信息发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、上海科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等一批专业研发机构纷纷“落子”区块链生态谷。
如何让建筑空间与其重要性匹配,甚至为企业赋能,我们将在本文中分享设计中的一些思考。
FOREWORD
在城市数智转型下,缝合城市,塑造新风貌
项目位于上海市北高新区,这里曾是闸北时代的“金字招牌”。静安、闸北“撤二建一”后,市北高新在原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,升级建设“市北国际科创社区”,致力于打造“中国未来的大数据之都”。
基地西侧为城市楔形绿地,东侧紧邻彭越浦河,拥有推门见绿、移步皆景的生态资源。同时,楔形绿地西侧片区是住宅区,彭越浦河东侧是市北高新科技园,建筑风貌都较为老旧。因此,区块链生态谷的设计承担着缝合城市,塑造城市整体新风貌的重要作用。
巧妙地用两个圆形的地下庭院打破了单调的构图关系,强化了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联系,形成一个既有视觉丰富性又富有空间趣味性的立体聚场体系。
横向线条的建筑语汇将产业创新区的各个建筑串联起来,不仅塑造园区的整体感与统一性,也形成更有辨识度的标签。
3. 自然的意向,营造温情与活力场景
为了避免建筑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与疏离感,园区将两栋高层办公塔楼分置于两角,沿街与沿河的建筑体量相对低矮。商业与文体裙楼采用暖色调的木材立面,给人呈现出更加温暖的面貌。
由于人在贴近自然时往往更加放松,于是设计师引用了很多自然的意向——水池、竹林、草地、亭台……穿针引线地衔接建筑,创造工作之外的放松场景。我们希望未来在这里办公的人,可以在小径中散散步,在草坪上晒晒太阳,在亭子里发发呆。
©吴鉴泉
4. 面向未来不确定性,灵活的产品布置
FTA把每个建筑都当作“生命体”来对待,用生长代替扩张。剖开一座建筑体,内部是层次丰富的使用空间,每一处空间的营造都是基于用户需求。
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,我们希望打造的空间是能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“弹性空间”,能够吸引科技人才的“强体验感空间”,能够灵活满足科创企业及人才的日常空间所需,以及匹配更具未来性的优质科技类企业入驻的“多元空间”。
为了更加契合未来使用群体——以区块链为主的科技产业集群,设计运用了WELL建筑标准,构建智能健康的办公体系;以绿色屋顶系统、雨水收集系统在内的12大节能措施,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;建立数据信息服务中心,处理办公生活等服务需求。
从2015年起,FTA一直陪伴上海市北高新园区转型发展,至今已有七年之久。参与市北高新转型升级城市设计,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的城市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工业遗迹的更新改造,区块链生态谷建筑设计等等,以具体设计实践帮助市北高新完成从“工业园区”到“数智社区“的转型升级。
我们深知,城市发展、更新是一个渐进、长期的过程,所以我们思考的不仅是空间,更是思考区域的未来,思考如何让企业、人才与城市产生粘性,创造产业集聚的引力场,进而打造一个城市区域品牌。
项目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康宁路288弄
用地面积:29986㎡
总建筑面积: 12.2万㎡
容积率:2.5
建成时间:2020年10月
业主: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区
方案设计单位:FTA
项目负责人:施道红
主要设计人员:赵玉仕、何勇、张萍、王程程、王中华、曲洪庆、刘珽